分享好友 技术首页 技术分类 切换频道

变“环境赔偿金”为“生态修复金”!院镇合作成就一方碧波

2023-03-22 16:4329200

京杭大运河畔,德清县新安镇舍东村的直港迎来“新生”:碧波荡漾之下,水草摇曳其间,小鱼穿梭游弋。这处去年底启动修复的“水下森林”项目,经过几场春雨的滋润,已经宛若生机盎然的“热带丛林”。

今天下午,湖州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和德清县新安镇正式对这个“水下森林”水生态修复项目进行验收,并一起为“水韵尚法”水生态保护普法教育联系点进行揭牌。

从企业偷排污水的污染河道,变成百姓推门见绿的“水下森林”,这背后其实跟南太湖法院积极探索的“司法碳汇生态补偿”机制不无关系。

2019年3月下旬至4月2日,位于新安镇的德清县某绢纺塑化有限公司向厂区北侧的直港排放总氮等污染物浓度超标的污水2万余吨造成污染,该河道流经下渚湖湿地。湖州市人民检察院诉请法院判令该公司赔偿生态环境损害费用595155元,并承担鉴定评估费90000元。

作为全省唯一的环境资源案件“四合一”跨区域集中管辖法院,湖州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审理了此案。该院一审认为,德清县某绢纺塑化有限公司排放污水致使厂区北侧河道污染、生态环境破坏,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损害,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侵权责任,遂判令被告公司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595155元和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费。

新安镇“水下森林”

南太湖法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体制机制上的不顺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堵点。如何用好这笔资金,让生态环境保护从根源上重视起来?经过与德清县委县政府、德清县生态文明办、德清县新安镇等单位的沟通,南太湖法院将59.5万余元作为新安镇的治水项目经费,投入到该镇直港“水下森林”水生态修复项目中。

南太湖法院通过探索“司法碳汇生态补偿”机制,以当事人认购碳汇的方式,对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替代性修复,并用碳汇认购金激励保护生态。已推动该案中的59.5万余元司法碳汇资金促进当地生态系统良性发展,推动新安镇域支流建立“水下森林生态修复”项目、在辖区内湿地公园实行湿地绿化“扩面”计划等。

有了“外来”资金的额外助力,新安镇还建设完成了直港数字化生态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不仅实现了水质的长效监管,还可以实现视频实时查看、回溯检查、水质数据分析等全方位功能。

“我们对企业进一步强化了监管,通过截污纳管,加强对企业纳管水量数值的监测,加大日常巡查,对工业园区实行统一管理,坚决杜绝4年前的这种偷排漏排情况。”新安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钟凯说。

“在哪里产生的污染,钱就用到哪里。未来,我院也将继续深化‘司法碳汇生态补偿’机制,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南太湖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董海辉说。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评论 0
新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
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荒漠化土地106.86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国土面积的64.18%、占全国荒漠化土地的41.52%;沙化土地74.68万平方公里,涉及90%的县(市、区),占新疆国土面积的44.86%、全国沙化土地的44.25%。

0评论2023-07-04504

矿山复垦“重绘”绿水青山
夏日,行走在鸡西市鸡东县永和镇新安村的原永发和立国采石场,开采面改成的平缓斜坡上,铺着厚厚的黑土,玉米秧苗尽情地吸收着阳光,焕发着勃勃生机。

0评论2023-07-03571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
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也是农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强草原保护管理,推进草原生态修复,促进草原合理利用,改善草原生态状况。本期特邀几位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研讨。

0评论2023-07-03537

零陵下狠手治理锰矿区生态环境
日前,记者走进零陵区珠山镇欧家村的一片锰矿区看到,昔日的荒山荒岭全部变成了花红树绿的休闲地,村民刘玉林赶着牛放牧。他喜笑颜开地说:“以前,由于不规范滥挖乱开锰矿,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晴天灰尘仆面,雨天浊水横流, 山上山下到处大坑小坑,让人提心吊胆,连饮用水都要从外购买。近几年政府出巨资绿化矿山,我们对此万分感激。”

0评论2023-06-30496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
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将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

0评论2023-06-29560

山西:煤炭大省的“美丽”追求
山西是煤炭大省,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炎炎夏日,记者走进该省多座煤矿,地面看不到煤渣已成常态。煤矸石山变公园,治理后的污水可以养鱼,瓦斯成为清洁能源点亮城市灯火……占中国煤炭总储量三分之一,长期以来,山西的荣辱都与煤炭有关。一座座煤矿的变化,背后是煤炭大省的“美丽”追求。

0评论2023-06-29562

野牛草:生态修复与节水绿地建设优势明显
入夏以来,走在北京街头,你会发现街上多了很多草坪,哪怕是隔离带中,也都生长着一簇簇绿油油的小草。草坪绿化给北京的夏天增添了几分生气。

0评论2023-06-28597